再见NBA!再一人彻底结束NBA生涯,33岁中锋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啊
北京时间8月12日,一句话落地:丹尼尔泰斯留在摩纳哥,放弃今夏重返NBA的选项。干脆,像把门带上,不回头。
电话先来。上赛季离开NBA前,他收到纽约尼克斯的报价,随后与法甲的摩纳哥签约;关键拐点,来自欧洲传奇瓦西里斯斯潘诺里斯的那通电话——角色、球权、舞台都摆明。要回去当第十人吗?
把履历翻开,像一张迁徙地图。2017年,落选,登陆凯尔特人;接着公牛、火箭、步行者、快船、鹈鹕、雷霆轮番出现。NBA合计411场常规赛,场均7.1分4.7篮板,命中率53.6%。冰冷的数字,一眼看穿边缘位置——出场就干脏活,下一站随时到。
到上季,轨迹更直白。签下1年300万的底薪在鹈鹕打了38场,被送到雷霆,随即裁掉。市场还给机会,尼克斯伸手,他偏向另一边:去摩纳哥,拿确定的戏份。人都求个确定感,这点不拐弯。
效果不用铺陈。仅15场,在摩纳哥打出11.7分5.5篮板,投篮60.3%,三分42.3%。对比NBA阶段,产出直接抬升——球到了手里,事情就好办。镜头一转,笑容也稳了。
合同比细,还留了余地。他与摩纳哥的协议包含2025年跳出条款,但今夏没有回到NBA的动作。这一静止,等于在北美赛场按下句号。话没说死,路却在那边慢慢淡。
说回位置属性。33岁的内线,身高2米03,要在NBA顶住频繁的换防和拉开,体能与横移都得撑住;他的防守下降期已在赛场被对手找过,三分起伏也有记录,单季最低到29.8%。这种门槛,真高。节奏一快,容错一低,空间、体型、外线都得齐备。
而在欧洲联赛,剧本不同。经验被信任,终结效率被放大,战术位置给到中轴,球到了内线就有台阶往上走。拿队内核心去要求他,反倒顺手。职业尊严这四个字,落在上场时间和回合占用里,比在合同条款里更扎实。看得见,摸得着。
回头想起他在凯尔特人季后赛那些回合,卡位、补防、挤掩护,脸憋得通红;在火箭短暂先发,外线一拉开,他抢到两个顺下机会——这种画面,球迷记得。我也记得。可一到市场环节,短合同与交易清单把人推来推去,像潮水。
要怎么选?一边是NBA可能的10-15分钟角色,一边是欧洲联赛的核心职责。算这笔账时,他给出自己的答案:角色优先,稳定优先。简单直白,不绕弯。
把名字再念一遍:丹尼尔泰斯。把地名再念一遍:摩纳哥。把联赛也念一遍:NBA。三个词摆在一起,今天的排列顺序,已经换了。就这样。
网络股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