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军在2021年仓皇撤离阿富汗的场景还记忆犹新,如今特朗普又语出惊人,声称要重新占领巴格拉姆空军基地。他更夸张地表示,这个基地距离中国的核设施只有一小时车程,仿佛在编撰一部军事惊悚片的剧本。不过,这番言论很快就被中国外交官以理性克制的态度予以回应,明确表达了对干涉阿富汗内政行为的反对。
仔细分析特朗普的言论,这不过是他惯用的政治话术:言辞夸张、充满戏剧性,却经不起推敲。在一次公开演讲中,他信誓旦旦地表示,只要美军重新控制巴格拉姆基地,就能在一小时内威胁中国的核设施。这种说法完全违背了基本地理常识——巴格拉姆基地位于阿富汗中部,而中国最近的核设施在西部内陆,两地直线距离超过300公里,中间还隔着崇山峻岭和封闭边境。即便用最快的赛车,也不可能在一小时内穿越如此复杂的地形。
展开剩余78%更关键的是,现代战争早已不是简单的近距离对抗。据《金融时报》引述军事专家分析,中国西部已构建起完善的多层次防御体系,包括反导系统和预警网络,根本不可能被轻易突破。特朗普这种开车直达的威胁论调,简直是对现代军事科技的误解。
这并非特朗普第一次发表不切实际的地缘政治言论。从提议购买格陵兰岛,到宣称北约过时,再到如今想夺回美军主动放弃的基地,他的言论往往充满戏剧性却缺乏可行性。前中情局分析人士指出,这些言论更多是为了博取关注、塑造强人形象,而非真正的战略考量。
若真要实施重返巴格拉姆计划,面临的困难堪比让大象跳芭蕾。首先是巨额成本问题。《防务新闻》估算,重新驻军需要部署上万名士兵,年维持费用高达60亿美元。在当前美国财政吃紧的情况下,这样的开支很难获得国会和纳税人的支持。
地缘政治环境也今非昔比。塔利班重掌政权后,已多次明确拒绝任何外国驻军。强行重返不仅会激怒阿富汗现政权,还将引发地区国家强烈反对。伊朗媒体就警告称,此举将严重破坏地区安全平衡。更何况,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一直强调阿富汗问题应由其人民自主解决。
安全风险同样不容忽视。联合国报告指出,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在阿富汗的活动有增无减。美军若重返,必将成为这些组织的首要攻击目标。2023年卡塔尔美军基地遇袭事件就是前车之鉴。此外,伊朗日益增强的远程打击能力,也让驻阿美军面临更大威胁。
面对特朗普的军事幻想,中国外交部展现了成熟务实的态度。王毅外长多次强调,中国始终坚持尊重阿富汗主权,主张由阿富汗人民自主决定国家未来。这一立场在上合组织等多边场合得到反复重申。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安全合作也聚焦于反恐等非军事领域,与西方的军事干预形成鲜明对比。
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。从英国到苏联再到美国,大国在阿富汗的军事干预无不以失败告终。20年战争、2万亿美元投入、2400多名美军阵亡,换来的却是更加动荡的阿富汗和狼狈的撤军。中国阿富汗不是大国博弈竞技场的表态,正是基于对历史的深刻认知。
从军事角度看,巴格拉姆基地的战略价值已大幅下降;从政治层面看,地区国家普遍反对新的军事介入;从经济角度看,美国难以承担新的战争开支。特朗普的言论充斥着过时的冷战思维,与当今世界格格不入。
阿富汗的未来必须由其人民自主决定,任何外部军事干预都注定失败。特朗普的豪言壮语或许能博得一时关注,但终究无法改变现实。在这个问题上,历史的教训已经足够深刻:枪杆子换不来和平,强权政治终将碰壁。
发布于:天津市网络股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