▼本文作者▼
45 岁的高女士 2 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,当时血压 150/100mmHg,无头晕头痛等不适,后来多次测血压均高于正常范围,长期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降压,血压控制在 130-150/80-90mmHg,最近半年无明显诱因反反复复的出现全身乏力,工作效率低下,因此来医院就诊,测血压 145/95mmHg,血钾 2.7mmol/L,予以口服氯化钾治疗,症状逐渐减轻,但是患者未坚持口服氯化钾,未复查。
10 天前患者来医院就诊,查血钾 2.5mmol/L,血压 140/90mmHg,最后经过诊治,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。
或许你说这是第一次听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,其实它在生活中很常见,那么,什么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?
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(PA),简称原醛症,是指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增生或者肿瘤,引起醛固酮分泌过多,导致体内潴钠排钾,血容量增多,肾素 - 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受抑制,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,低血钾,周期性麻痹。在高血压患者中多见,成年人居多,并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。
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
有哪些类型?
根据病因分型可以分为 6 类:
①醛固酮瘤:又简称为 APA,临床中最常见,主要是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腺瘤,以单侧肾上腺单个肿瘤多见。
②双侧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:简称为 IHA,临床中常见,以双侧球状带增生病变为主要表现,临床症状不典型。
③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:又称为单侧肾上腺增生,为单侧肾上腺球状带小结节或大结节样增生,临床上较少见。
④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:相对少见,一般有家族史,主要为 4 种不同类型基因突变导致,它包括: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;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Ⅱ型;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Ⅲ型;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Ⅳ型。
⑤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:临床中少见。
⑥异位醛固酮分泌瘤:临床中罕见。
如何知道自己患有
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?
临床中要做到早筛查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可以及早发现治愈 PA 相关疾病。主要的诊断依据有:
高血压:
常是本病早期的症状。持续性高血压(>150/100mmHg)、难治性高血压(联合使用包括利尿剂在内的 3 种降压药物血压仍>140/90mmHg;或联合使用 4 种及以上降压药物血压才能控制在 140/90mmHg 以下)。
低血钾(血钾<3.5mmol/L):
常表现为肌无力,严重时可表现为周期性麻痹,吞咽困难,呼吸困难,长期低血钾,肾脏浓缩功能下降,可出现多饮,多尿,夜尿增多等。
这时候就需要完善一些检查了。都包括哪些检查呢?
血生化检查:有无电解质紊乱,包括低血钾,低血钙。
血气分析:有无碱中毒,表现为血 PH 和 CO2CP 升高,碱中毒引起手足搐搦。
尿生化检查:24 小时尿液中尿钾增多。
24 小时尿 17 羟皮质类固醇 ( 17-OHCS ) ,17 酮类固醇 ( 17-KS ) :一般正常。
醛固酮测定:常表现为血醛固酮升高,尿醛固酮排出量升高。
血浆肾素 - 血管紧张素活性降低。
安体舒通试验可纠正其代谢紊乱。
低钠试验使本症低血钾、高血压减轻。高钠试验使本症低血钾、高血压更明显。
口服赛庚啶后,醛固酮瘤患者血浆醛固酮无变化,特发性醛固酮症血浆醛固酮下降。
肾上腺静脉采血 AVS:是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生症的金标准,是运用导管穿刺静脉选择性插入肾上腺静脉后采集血样,测定肾上腺静脉醛固酮水平。通过测定双侧肾上腺静脉醛固酮水平,鉴别是双侧肾上腺病变还是一侧肾上腺病变。
影像学检查:首先超声检查来筛查有无肿瘤;CT 检查是肾上腺肿瘤确诊的首选方法。
图片来源:摄图网
本视频 / 资讯 / 文章的内容仅供参考、学习使用,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,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,如有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。如需转载,请在公众号下留言。
作者介绍
徐慧
徐州市中心医院
心内科 主治医师
简介:硕士研究生,毕业于扬州大学 心血管内科,在三甲医院工作数年,熟练掌握各种心内科常见病,多发病如冠心病、高血压、心律失常、瓣膜病、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。
网络股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