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,美国多家顶级智库接连发布兵棋推演报告,结论惊人一致:一旦美军与中国开战,将陷入一场远超中东战争模式的消耗战泥潭。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(CSIS)模拟24次台海冲突后发现,美军虽能“惨胜”,但代价是损失数十艘舰船、数百架战机和数万士兵。
美军弹药库存仅够支撑1-3周高强度作战,而军工产能只有中国的1/5。 大西洋理事会直指核心:这场战争不会“短而激烈”,而是持续数年、波及印太的持久消耗。
与中东战场不同,中国反介入武器可直接打击关岛基地,东风-26导弹让航母战斗群退避千里;美国跨越太平洋的补给线脆弱不堪,而中国依托本土作战,后勤稳如磐石。
兰德公司早在2016年就警告:美国已无法保证对华速胜,高强度对抗的结局充满不确定性。 当五角大楼还在幻想复制海湾战争的闪电战术时,现实已狠狠打脸——西太平洋的战场规则,早已改写。
美军在亚太的军事基地,正面遭遇中国“区域拒止”战略的降维打击。 冲绳、关岛等前沿基地距离中国仅3000公里,完全处于东风-26导弹射程内。 兵推显示,开战首日,90%的美军基地将被瘫痪。
航母战斗群更陷入两难:若靠近台海,会遭反舰弹道导弹饱和攻击;若远离战场,则无法有效制空。 2025年中国海军活动激增250%,火箭军密集试射高超音速导弹,实战意图明确。
而美国跨越太平洋的补给线,成了致命软肋。 一艘满载弹药的运输船从夏威夷驶向关岛需两周,期间可能遭潜艇伏击。 相比之下,中国依托高铁网和沿海港口,补给效率碾压美军。
美国智库最担忧的,是中美工业实力的代差。 美国JASSM导弹年产量仅200枚,扩产后仍不足500枚;中国却能以5-6倍速度补充弹药。
半导体领域,美国对华封锁倒逼中国技术突围:7纳米芯片量产、28纳米芯片月产能突破15万片,自给率从15%飙至35%。 而美国芯片库存积压达40%,英伟达特供版AI芯片被中方破解,技术围堵反成笑谈。
更讽刺的是,美国试图重建稀土产业链,却卡在环保审批和工人短缺。 一架F-35需417公斤稀土,中国对镝、钆的出口管制,直接让美国六代机项目瘫痪。
特朗普对华商品加征145%关税,结果美国超市物价暴涨:沃尔玛中国商品涨价130%,耐克球鞋贵了100美元,普通家庭年支出猛增3800美元。
中国反制直击痛点:大豆关税让美国农场破产率升至12%,液化天然气制裁重创页岩气出口。 当美国消费者为关税买单时,中国内需市场已成缓冲带——消费占GDP比重达55%,新能源汽车销量激增40%。
供应链“去中国化”更是伪命题。特斯拉上海工厂本土化率95%,通过墨西哥返销美国;越南组装的iPhone贴着“非中国制造”标签,核心零件仍来自深圳。
美国拉拢日韩澳搞“小院高墙”,盟友却集体倒戈。 德国车企对华新能源投资增加30%,东盟取代美国成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。
金砖国家本币结算比例达40%,沙特用人民币卖石油。 当特朗普威胁加拿大是“第51个州”时,欧洲已开始怀疑北约的可靠性。
而中国“一带一路”新增23个成员国,中老铁路打通东南亚陆路动脉。137国在WTO联合反对美国单边主义,规则主导权悄然易主。
兵推真相:没有赢家的死亡螺旋
兰德公司模拟台海冲突推演出残酷剧本:2028年解放军封锁台湾,美军启动“台北空运”补给。 双方陷入双重封锁僵局——中国能源进口受限,美国通胀飙升,全球航运费暴涨。
这种“低烈度消耗战”可能持续数年:中方用电子干扰阻截空运,美舰在马六甲扣押中国油轮。 双方战机多次对峙,却都不敢开第一枪。
CSIS报告坦承:即便美军保住台湾,自身损耗也将动摇全球霸权根基。 而中国被摧毁的基础设施和经济,同样需要一代人来修复。
当超市货架空空如也,当军舰对峙的新闻刷屏社交媒体——这场大国消耗战的赌桌上,早已没有旁观者。
网络股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